在「布魯斯.瑙曼」展覽期間的兩個周六下午,「藝術不夜館」邀請來自藝術、文學、視聽研究等不同領域的講者與展覽策展人進行兩場別開生面的對話。每場分享除了深入解讀展覽,也會從展覽延伸至不同領域,講者會即場與觀眾交流,鼓勵大家以不同角度理解展覽主題。
陰影之心,身內有身——從Bruce Nauman到Sophie Calle
20.07.2024(周六) 上午11時半至下午1時
「有時,憂鬱是一種和自己身體割裂的狀態。這場講座是心的運動,在說和聽之間,鬆動身和心之間的神經,重新思考、感受、跋涉回到自己的身體,安住己身。」——韓麗珠
「藝術不夜館」的第一場分享邀請作家韓麗珠,分享她如何從身體和心靈等方面解讀布魯斯.瑙曼的觀念藝術作品,並延伸至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Sophie Calle)的藝術實踐,深入討論解析這兩位舉足輕重的藝術家數十年來如何孜孜不倦地在創作中持續挑戰和運用他們的身心——這不止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更在觀眾之間激蕩起深遠的迴響——時至今日在繁囂的生活中,我們可從布魯斯.瑙曼和蘇菲.卡爾的作品中獲得對身心的全新體會。
講者:韓麗珠(作家)
主持人:秦文娟,大館副策展人
另類視聽:從丑角到噪音
10.08.2024(周六)下午3時至下午5時
「藝術不夜館」的第二場分享邀請藝術家李子蕊和民族音樂學學者金佐寧,從東方戲曲的角度,分別以「表演」與「噪音」兩個面向切入,帶領參與者重新解讀布魯斯.瑙曼根植於西方文化系統中的創作理念。
藝術家李⼦蕊將以戲曲中「丑」的⾏當,回應瑙曼上世紀80年代的一件作品《⼩丑酷刑》(Clown Torture,1987)——丑的表演系統由各式⾯向觸發而成,當中包括矮⼦功和褶⼦功、誇大的表情,以及猝然頓裂或延⾧的唸⽩。此外,丑⽣訓練有素的⾝體令其形體表現精準⽽穩定,尤其間中會做出一些靜止的動作(譬如被活捉時的張三郎)。然而《⼩丑酷刑》中呈現的卻是一種經過排練的「失敗」,這重複的「失敗」形成情緒上的遞進。兩者不同的表演狀態引出有關準確與失敗的辯題。
身兼藝術家、策展人及民族音樂學學者的金佐寧則會從聲音藝術的角度出發,延伸討論至其常年研究和創作的議題——中國戲曲敲擊樂——藉此揭示瑙曼在作品《原材料》(Raw Materials,2004)中使用的「噪音」是如何啟發我們重新理解傳統舞台表演中的敲擊噪音與今天生活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噪音被普遍認為是「吵」和「躁」的代名詞。它的意義鮮有被深刻領略,甚至被歸類如空氣污染物一樣,是「有害」的。然而,噪音真的不值得我們去聽嗎?它能否引領我們去探索一些已存但未知的領域?
講者:李子蕊(藝術家)、金佐寧(藝術家、策展人、民族音樂學學者)
主持人:王姝曼,大館副策展人
地點:賽馬會藝方二樓
對談將以粵語和英語進行,現場設雙語即時傳譯。